我們都是藝家人 藝術是家的語言—林永發、王萍萍與林冠廷親子畫展
2025-07-13

記者黃華安/台北報導


林永發(中)、王萍萍(左)、林冠廷(右)於其作品前合照  (圖/黃華安攝)

 

《我們都是藝家人──林永發、王萍萍與林冠廷親子畫展》自2025年7月6日起於台北市內湖公民會館展出,展期至7月23日。此次展覽由臺東都蘭山畫院院長林永發與其夫人王萍萍、次子林冠廷共同參與,呈現三人於書法、水墨與陶藝等媒材中各自的藝術實踐與家族互動脈絡。

 

知名水墨畫家、臺東都蘭山畫院院長林永發教授誠摯邀請每一位關注書畫藝術、關心唐氏症的朋友,共同走入這場深情的展覽。在一筆一墨之間,感受三人於生命歷程中各自綻放的獨特光芒;在陶土與宣紙之上,細細體察那些不曾言說卻始終流動於家庭之間的溫度與牽掛。


林永發開幕致詞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林永發表示,家庭是我們每個人生命中最重要的支柱,而藝術,正是一種能夠將這份情感具象化的方式。這次畫展,不只是作品的呈現,更是一次由親情編織而成的邀請,希望透過藝術,讓更多人感受到家人之間無聲卻深刻的連結,讓觀者在欣賞之餘,也與自己內心的情感有所呼應。

在筆墨之間,那些言語未盡的關懷得以顯影;“在墨色暈染的深淺裡,在陶土捏塑的弧度間,藝術悄然鋪成一條歸家的徑。每一筆劃落紙,都是對未及言說之愛,一次溫柔至極的回應,觀者在觀賞之際,重溫記憶中那不曾言說卻始終存在的愛。

王萍萍畢業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文系,長期從事推動書法教育與創作,她的筆觸,如她為人,溫婉中蘊藏韌勁。墨線流轉似春雨潤物無聲,悄然滋養著先生與兒子的藝術苗圃。談吐字裡行間映照著一家的笑語、晨光中孩子沉睡的側臉,將生活縫隙裡散落的微光,一一拾掇,淬鍊成紙上永恆的暖意。她分享了她的創作靈感。她認為,自己的作品多源於與孩子們的日常互動,那些細碎而真實的片刻,逐漸在筆下沉澱為一幅幅畫作,記錄著一家人共同走過的時光。

透過這些畫面,觀者不只能看見圖像,更能感受到其中流淌的溫馨與幸福,彷彿能聽見時光靜淌的聲響。那些墨跡未乾的片刻,是孩子成長的跫音,是家人共處時光沉澱的結晶。筆畫的頓挫轉折間,藏匿著不張揚卻恆久的幸福。


一家三口合照溫馨甜蜜(左到右依序為王萍萍、林冠廷、林永發)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林冠廷為林家次子,自幼罹患唐氏症,卻在寧靜的陪伴與漫長的等待中,悄然綻放出屬於自己的藝術光芒。而與其說是「天分」,更像是一種生命對世界的直覺反應——不加矯飾,卻直指本質。他的畫面常以簡潔線條、奔放墨色構成,筆觸粗曠而純粹,彷彿每一筆都來自一種最真實的感知與情感,無需修辭便足以動人。


林冠廷現場揮灑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多年來,冠廷曾於臺灣各地地舉辦個展,亦參與日本、韓國等國展覽,其作品逐漸受到藝術圈與社會大眾的關注與喜愛。報導指出,冠廷在父親林永發的身教言傳之下,藝術表現愈趨成熟。他在家中耳濡目染,在父母溫和而堅定的引導下,學會用自己的節奏觀察世界、記錄感受。


台下對冠廷揮筆立就的作品鼓掌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 

他的線條不求工整,卻蘊含氣韻生動;他的墨色無意安排,卻常流露出一種近乎禪意的自然感。在那粗曠簡約的筆觸之中,有一種「大道至簡」的奧義,彷彿回到藝術的本源——不為形式所拘、不為名利所役、不經雕琢、渾然天成,非技法的炫示,而是心靈地貌最坦率的拓印。


現場台下貴賓鼓掌  (圖/黃華安攝)


知名藝術家廖修平贈與林冠廷版畫作品  (圖/黃華安攝)
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與林冠廷溫馨合照  (圖/黃華安攝)

展覽開幕式於7月6日上午舉行,現場集結多位學界與藝文界人士:前臺藝大校長的黃光男教授、臺藝大藝術學院榮譽教授羅振賢、臺師大榮譽教授杜忠誥、東華大學美術學院院長廖慶華、華梵大學藝術學院院長黃智陽、臺藝大博士生暨水墨畫家黃中泰、知名藝術家廖修平、吳炫三及華梵大學校長李天任、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、得榮基金會董事長林注進、長榮大學教授簡英智、李奇茂藝術教育基金會執行長李安榮、臺東都蘭山畫院顧問蔡尙濤及多位書畫協會負責人、理事長等貴賓,都發表感言並對這次親子展的作品給予至高的評價。

展中,知名藝術家、有「台灣版畫之父」之譽的廖修平親自蒞臨支持,並特別將一幅作品贈予林冠廷,象徵對其藝術創作的肯定與深切期許。這一幕不僅展現了一代大師對後輩的真誠祝福,也成為藝術傳承中難得一見的溫暖畫面,為現場注入濃厚的人情與感動。

前監察院副院長孫大川在展場中收藏了林冠廷的書法作品,更於致詞中高度讚賞林永發每次展覽都能賓客雲集座無虛席。在他溫厚的語調中,林冠廷靜靜立於一旁,專注傾聽,目光純淨。那一刻,高大但慈祥的身影與身側的專注彼此映照,彷彿讓整個展場沈浸在一片細緻而真摯的情感氛圍中,為展覽揭開溫柔的序章。

 


前臺藝大校長黃光男教授致詞  (圖/黃華安攝)


臺師大榮譽教授杜忠誥致詞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廖慶華致詞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
知名藝術家吳炫三致詞    (圖/黃華安攝)

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陳銘鏡致詞  (圖/黃華安攝)

前臺藝大校長黃光男教授於開幕式中致詞,肯定此次親子聯展具有其特殊性與藝術性,並予以高度評價。
而臺師大榮譽教授杜忠誥也在致詞中對林永發本次親子展給予肯定,認為展出作品中呈現了濃濃的家庭之愛,體現親子間長年共同創作的情感積累。
其中國立東華大學藝術學院院長廖慶華與林永發一家熟稔,對這個藝術家庭的創作特質與藝術生命的靈動性有深入觀察與評價,故在致詞中,表達對其長年累積的藝術實踐印象深刻。

知名藝術家吳炫三也特別提到,能以親情作為藝術連結的核心並非易事,此次展覽正彰顯出這樣難能可貴的情感力量與藝術表現,值得珍視。
中國書法學會理事長陳銘鏡表示,林永發教授一家長年耕耘書畫藝術,並透過不同主題形式舉辦聯展,不僅展現各自的藝術風格與家庭融合的創作精神,更深獲藝壇肯定。


我們都是藝家人展場廣告立牌  (圖/黃華安攝)

展覽由臺北市內湖公民會館與都蘭山畫院共同主辦,內容涵蓋書法、水墨與陶器創作,展出三位藝術家個別作品與共同合作之作,展現家人間相互理解與藝術互補的成果。全場免費參觀,展期自即日起至7月23日,每日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開放,歡迎各界蒞臨欣賞。


與會貴賓們與林永發、王萍萍、林冠廷之大合照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林永發強調,藝術不僅僅是畫布上的顏料,它更是一種溝通的橋樑,希望透過這次展覽,讓每個家庭都能找到屬於自己的藝術語言,並在創作中感受到愛與連結。在這場展覽中,藝術不再只是個人的表達,而是一個家庭彼此凝視、理解與陪伴的過程。書法的靜謐、水墨的流動、陶土的溫潤,在彼此的創作中逐步交織,彷彿一道道看得見的情感紋理。這些作品既是日常的紀錄,也是歲月的回聲,讓人重新看見生活中那些平凡卻不容忽視的愛與連結。每一筆都回應著那句未說出口的關懷,每一幅畫裡都藏著一種回家的可能。


現場所有貴賓大合照    (圖/黃華安攝)

那是一條由筆觸鋪就的回家之路,亦是一種由色彩織就的情感語言。三人的創作不只是技法的展現,更是一場靜靜流動的對話——在陶土的溫度裡,在水墨的呼吸中,在書寫的停頓與轉折之際,藏著一個家庭彼此傾聽與陪伴的節奏。每一幅畫、每一道線條,彷彿都在訴說:真正的藝術,不只是創造形象,而是將日常的細語,化為世界可見的光亮。


我們都是藝家人展場照片記錄   (圖/黃華安攝)

展期終會結束,但這些由愛凝鑄的形色密語,已深深嵌入時光。它們靜靜昭示:藝術的最高境界,是讓最平凡的牽掛,找到穿越歲月長河的迴響。